hihi![]() 属性:普通会员 论坛积分:45890 贴子数量:8550 注册:2009-03-02 作者:hihi |
核心提示:时隔30多年,66岁的上海知青孙巧荣又回到了插队地,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挨家挨户拜访,给村民送礼物。
时隔30多年,66岁的上海知青孙巧荣又回到了插队地——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乡,他曾在那里度过插队生活11年。3月18日至28日,孙巧荣带着妻子,整整10天时间,挨家挨户拜访当年他插队时相识的村民,并给他们送上礼物。“很多村民算是我的‘恩人’,回来看望‘恩人’很正常。”孙巧荣说,同时,他对这里有深厚的感情,“这儿就是我的第二故乡。” 30年前的知青回来了 昨日中午,宿州市杨庄乡一家饭馆里,一群老人谈论着上世纪70年代下乡插队的旧事,言谈间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。村民们介绍,这是当年插队的上海知青又回来了,“时隔了三十年,没想到他们还记得我们”。 村民们口中所说的上海知青是孙巧荣和陈娟娟夫妇。孙巧荣夫妇3月18日从上海坐车到达杨庄乡,回到了30多年前曾插队的村庄,他们还带着礼物,挨村挨户寻找当年插队时相识的村民,并送上礼物。 据了解,1969年孙巧荣从上海来到杨庄乡插队,1980年回到上海市,期间认识同一生产队的陈娟娟,两人回上海后结了婚。 “我最近退休了,所以专门回来看看。”孙巧荣说,插队的时候受过很多村民的帮助,到现在都没忘掉。“跟妻子回来以后,就是聚会、吃饭、聊天,这都住了十天了。” “这儿就是我的第二故乡” 在过去的十天里,孙巧荣夫妇一直住在村民家里。“村里人心地好,有情义。”孙巧荣说,当年自己在生产队里工作很忙,割草、拉车、挖河、开山,什么都做,多亏了村民们的帮助。 “那时我很穷,村里就给我送生活用品补助我。我要回上海时,他们还给我送鸡蛋,真的很热情。”孙巧荣说,这些村民就是他的“恩人”,所以一直想回到这里再看看。 “现在时间多了,回来能待上不少天,多数是陪陪村子里的孤寡老人,在一起聊聊当年的事情。”孙巧荣说,杨庄乡就是他的第二故乡。 希望能常回来看看 孙巧荣的举动,感动了不少村民。“其实,他在外地时经常帮助我们。”当年和孙巧荣一个生产队的村民段景绪称,孙巧荣当年勤快懂事,后来在上海也没断过跟村子的联系,不忘帮助村里人。村里种的水果,他帮着在上海推销,村里年轻人去上海,也是他帮忙找的工作。 段景绪表示,这次回来,孙巧荣带了很多礼物,“吃的,喝的,什么都有。”孙巧荣表示,“这些都是我应当做的,哪有说对故乡亲人送点东西还说值不值得的。感受下当年的那段岁月,和当初的乡亲们一起聊聊天很好。”(记者 姚庆林 实习生 吴蓉) 来源:网络 |
选择心情: | |
![]() |